健保署:秀林鄉計畫成功 是否擴及花東須研究整合體系

健保改革聲浪不斷,總統賴清德拋各區健保總額「自收自管」構想,不必交由健保署核定,也提到花蓮縣秀林鄉論人計酬的計畫很成功。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,秀林鄉經驗是否擴至整個花東試辦,須研究整合體系,但正在評估先將論人計酬擴及長照機構住民、洗腎病人等兩大族群。

團隊照顧越好 院所收入更高
現行健保給付採取「論量計酬」,民眾就醫量越多,醫療院所收入越多,但「論人計酬」指的是整合各層級醫療團隊對特定區域民眾進行照護,每名民眾會有一筆預定的經費額度,當團隊照顧得越好,就醫機會越少,院所收入反而更高。簡單來說,是「買健康」而非「買治療」。

花蓮縣秀林鄉二○二二年成為全台首個「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」試辦地區,也就是論人計酬概念,計畫整合人口、慢病個管、預防保健等資料,再將當地民眾分成健康、低、中、高等不同風險等級,結果發現風險下降,醫療費用也減少。

強化預防保健 買健康非買治療
石崇良指出,總統希望推行因地制宜的健保政策,期望給付不以治病為主,改以強化預防保健為核心,同時確保醫師提供健康照護服務,收入不因民眾減少生病而降低,因此論人計酬是可能方向之一。

石崇良說明,秀林鄉論人計酬計畫是否擴及整個花東試辦,涉及不同醫療層級體系整合,必須思考如何讓院所更緊密合作,提供更以人為中心的服務,坦言是大工程。不過,目前正在評估論人計酬擴及長照機構住民與洗腎病人,因為這些人使用醫療服務比較固定,且屬於高風險對象,若照顧得越好,越能減少併發症風險。

推動論人計酬 專家提7大前提
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認為,推動論人計酬要有七大前提,醫學教育從治病轉預防為主;建立完整家庭醫師制度;推動社區就醫轉診模式,改變民眾自由選醫習慣;因預防措施減少藥品與醫材使用,需說服業者;預防成效要二至三年見效;政府不再管理細項支付;醫院系統或基層醫師組織,要具備管理與分配保費能力。

台灣醫院協會副理事長朱益宏表示,論人計酬確實可有效降低醫療浪費,但環境相對封閉是秀林鄉試辦成功先決條件,若要擴及居民流動性高的西部地區,會存在跨區就醫的財務風險,需諸多配套。

<新聞來源:自由財經新聞網>

Learn how we helped 100 top brands gain succ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