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市首出資 鼓舞音樂展演產業串聯

台北沒有海灣、沙灘等廣大的戶外演出腹地,但擁有最多的音樂展演空間,是培育台灣流行音樂人才的搖籃,當高雄以演唱會經濟為目標時,台北想以大巨蛋急起直追,但事實上,早有一群專業、堅持理想的業者,持續以live house的現場音樂演出發展,自主的在台北城市裡成長。從早期背負夜總會、夜店的負面形象,如今北市府首度出資,由民間業者自主串聯舉辦音樂活動,北市歷史最久也最知名的live house「EZ5」創辦人許理平說,第一次感受到被公部門關心,長此推動,台北將是最有條件成為「華語流行音樂之都」的城市。

北市擁有最多音樂展演空間
許理平身兼台灣流行音樂展演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,他說,PUB在九○年代被視為夜總會、夜店,十幾年前正式新增「音樂展演空間業」行業類別,但因經營樣態的多樣化,公部門的管理始終還在摸索階段,也成為政府較為漠視的一環,數十年來都靠業者自主經營發展,而僅靠售票、場租收入的live house不敵大環境趨勢,成本高漲下陸續結束經營。

經營型態多樣 卻少有聯繫平台
許理平說,台北市有許多流行音樂展演空間,經營者各有經營理念及心法,唯一的共同特色是都有現場音樂演出;彼此雖認識卻無平台聯繫,直到疫情發生後,眼見其他行業都有代表發聲的單位,業者才串聯組成協會;但經營內容多元,面臨的問題也多樣,包括噪音、版權、餐廳登記、消防公安、土管等,公部門的管理至今仍在摸索。

業者盼減少行政流程 自由發揮
位在大巨蛋旁的「樂悠悠之口」負責人李東祐說,live house是一種傾向地下音樂、獨立樂團的場館,一旦碰到政府辦免費活動或天候不好,買票看演出的人減少,收入也會銳減,很難做到商業規模,因此政府部門的補助「有比沒有好」,樂意配合政策爭取補助;但過多的行政流程是一種消耗,應該要鼓勵業者自由發揮,讓音樂的多元發展更有空間。

拚成特色產業 為城市觀光加分
許理平說,從過去公部門找上門總是因為法令問題,今年文化局挹注經費舉辦「臺北民歌新浪潮」,可說是第一次感受到被公部門關心,隨著政府對華語流行音樂的重視,身為周邊產業有機會跟著受惠;尤其以台北擁有全國最多的音樂展演空間,是最有條件成為「華語流行音樂之都」的城市,希望未來在街頭巷尾或商圈都能有據點,貼近市民的生活,讓聽音樂、看表演成為民眾日常生活中,除了逛夜市、看電影、唱KTV外的另一種夜生活選擇,也是吸引國外觀光客的體驗行程。

<新聞來源:自由財經新聞網>

Learn how we helped 100 top brands gain succes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