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除主體施工障礙 可縮短1年工期 修正計畫提報政院審議
新北市府捷運工程局推動「淡海輕軌第二期路網」,先期的統包工程已經決標,預計最快在六月開工,解決未來主體工程的施工障礙,可縮短約一年的工期;此外,淡海輕軌第二期修正計畫在四月廿一日第三度提報行政院審議,市府爭取中央儘速核定,力拚在行政院核定後的五年左右完工。
二期路網沿淡水河岸 設6座平面車站
市府捷運工程局長李政安表示,先期統包工程是為了提早排除捷運主體工程的施工障礙,可縮短約一年的工期,施作項目是中正路卅二巷至中正路二段五十一巷之間的道路改善、道路拓寬、管線遷移及二期路網軌道鋪設等。
捷運局指出,淡海輕軌分兩期興建,藍海線第一期已於二○二○年十一月營運通車,第二期路線原本規劃行經淡水老街,考量老街的路幅狹窄、地方民意分歧,後來改採沿著淡水河岸方案,修正計畫已由交通部審查通過,日前第三次提報到行政院審議,盼中央儘速核定,預計在行政院核定後的五年完工。
人車共用路權 力拚核定後5年完工
捷運局說,淡海輕軌第二期全長約三.三二公里,共設置六座平面車站,包含V21、V22、V23、V24、V25、V26A,路線起於捷運淡水站後方的廣場,沿金色水岸環河道路續行至觀潮廣場,彎入中正路銜接回原路線,沿台二乙線行駛至淡水漁人碼頭,再銜接第一期路網。
市議員鄭宇恩認為,淡海輕軌二期路網行經淡水金色水岸,屬於人車共用路權,未來可能造成交通混亂,衍生安全疑慮,提醒市府須妥善規劃;此外,列車的五節車廂量體龐大,恐破壞河岸景觀,建議先以一節車廂試運行;另淡江大橋明年通車,下橋後和淡海輕軌走同一條路線,勢必衝擊當地交通,要求市府進行交通評估並研擬配套措施,避免民怨。
市議員陳偉杰說,淡海輕軌二期計畫有助提升交通便利與生活品質,民眾引頸期盼,至於輕軌行駛時是否影響人流、車流,經溝通後,市府已同意調整動線和拓寬人行步道,未來遊客可搭乘輕軌在河畔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,可望帶動觀光發展。
<新聞來源:自由財經新聞網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