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權團體質疑「假交流真推鍋」 公路局:尚未公告 持續研商

為提升交通安全,公路局研議小客車路考增加「指差確認」一項,路權團體昨天召開記者會批小客車駕駛在無人的行穿線前急停、做指差,不但會降低車流效率、難以取締,也可能會導致後車反應不及,事故暴增。對此公路局回應,小型車考照新增指差確認僅為內部研議中項目,尚未公告、將依據交通實務等持續研商,滾動式檢討修正。

急停做指差 事故恐暴增
交通部公路局上週邀請民間團體舉行精進駕照制度交流會議,路權團體昨偕立委林月琴召開記者會,質疑公路局會後將未達共識的「小客車指差確認」,列為政策對外公布,是「假交流、真推鍋」。

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,公路局於交流會議後向媒體表示,六月二日起普通小客車駕照考試將新增停讓行人及指差確認項目,若未做到即不合格,這並非會中建議。

車流效率降低 難以取締
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林柏勛認為,「指差確認」適用於特定情境,台灣目前僅有捷運、高鐵等軌道運輸,及特定縣市的公車應用,就連大型貨車駕駛也只需響應「轉彎暫停、安全再行」。普通小客車全面實行「指差確認」作為考試標準,除了過於形式主義,上路後難以取締,更容易影響交通車流及安全。

林月琴說,民團希望實質意見交流,而非空泛單向表達,更遑論把團體出席當作背書。她呼籲,交通部盡速建立一般駕駛與高齡駕駛的回訓制度,重新檢討記點制度,朝向逐步恢復違規舉發,與強化道安講習的執行。

交通倡議者、第四維度火花羅說,交通部對駕駛人課以國際上都沒有的「指差確認」義務,必然會先對駕訓學生實施。上路後,駕訓學生在道路上無人的行穿線前急停、做指差,不但會導致後車反應不及、降低車流效率,更可預見將導致事故暴增。

對於路權團體質疑,公路局澄清,之前邀集專家學者與公民團體召開交流會議,會中針對近十年來駕訓考照制度規劃與執行情形說明,包含部分執行中及研議中方案,目的在於收集多方意見,作為政策制定與修正參考。考量外界意見分歧,後續將依據交通實務、國內用路文化及社會共識,持續邀集相關單位進行研商,滾動式檢討修正。

<新聞來源:自由財經新聞網>

Learn how we helped 100 top brands gain success